文章
90后小情侶花70萬「爆改房車」當家:省了房租,結束通勤噩夢,更有歸屬感
2024/02/15

ADVERTISEMENT

在大城市打拼的90后小情侶張希和胡安媛已經在房車上生活了近三個月。

因為房租貴,通勤時間長,他們索性放棄了「房」,選擇以車為「家」,購買房車加改造費共花費16萬元,五臟俱全的房車成了他們的溫馨「小窩」。

近日,這對小情侶的「深漂房車生活」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有人羨慕他們擁有可移動的「家」,活得恣意灑脫;有人說他們四處漂泊,不夠踏實。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他們表示,房車生活雖然有著各種不便,但把車停在工作地附近,結束了通勤煩惱,省了房租,一年還能多攢4萬塊錢,「在這座城市,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更有歸屬感。」

大學畢業后,張希一直在湖北十堰做著品牌策劃的工作,胡安媛在海南海口從事會展相關工作。最初兩人是甲方和乙方的關系,「她代表公司與我對接工作,我傳達工作進度給她。」兩人在相處過程中漸漸互生好感,談起了戀愛。2020年初,為了結束異地戀,胡安媛去了張希所在的城市生活。

張希和女友胡安媛到深圳打拼

張希告訴記者,眼看就快到三十歲了,在職場上沒有太大突破的他有些焦慮,「想逼自己一把,必須出去闖一闖了。」他聽別人說,深圳是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于是,2021年7月,他和女友胡安媛一起到了深圳,在城中村里租了一間面積只有9平方公尺的單間,每月房租2500元,包水電費。

ADVERTISEMENT

張希繼續從事品牌策劃工作,胡安媛進入金融行業工作。「城中村的房租便宜些,如果搬到公司附近,房租得翻倍。」張希說,兩人每天都奔波在公司和出租屋之間,來回通勤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通勤」。枯燥疲憊的「兩點一線」生活讓他們一到周末就拼命逃離,開車去城郊野外溜達,遠離工作和客戶,住兩天再回來。

周末兩人就去城郊野外溜達

這樣生活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張希突然想:既然平日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上班,回家就睡個覺,一到周末就去郊外,為什麼還要租房呢?更不用說很長時間都耗費在路上,如果把睡覺的地方搬進車里,不是更方便嗎?

張希告訴記者,他一直對「說走就走」的房車旅行特別熱衷,沒事就愛在網上看別人分享的房車旅行Vlog,時常感嘆「這才是向往的生活」。他試著跟女友商量能不能住在房車上,沒想到對方很贊成。他們先租了一輛房車,盡管配置比較簡單,只有基礎的床、廚具、冷藏箱和移動廁所,但體驗了一段時間,他倆覺得還不錯。

ADVERTISEMENT

張希又在網上查詢了大量資料,分析了住在房車上的各種優點和缺點后,決定長期住下去。他們看遍了市面上的房車,卻找不到一輛「能滿足吃喝拉撒日常所需,還有居家感覺的」,于是決定買車自己改造。

2021年底,他們花了13萬元買了一台里程只有3萬公里的二手房車,巧合的是,車的面積也是9平方公尺,和他們出租屋的面積一模一樣。

他們買了輛二手房車

裝修「小白」自改房車

竟被逼成「半個木匠」

房車開回來后,他們先在上面住了幾個月,通過親身居住,找出適合自己生活的房車布局和設施。2022年3月,在咨詢了房車廠改造費用后,他們決定自己動手。兩人此前并沒有接觸過車輛改造,先畫了草圖,在網上花150元請人做了3D效果圖。起初,好幾位木工師傅都以「難度有點大」拒絕了他們,好不容易有位師傅愿意接單,實施過程中又因「貨不對板」頻頻返工,浪費了板材、時間,還多花了錢。「後來能自己動手的活基本都自己做了。」張希調侃地說,自己活脫脫成了「半個木匠」。改造過程中,兩人偶爾也會產生分歧,胡安媛想要一個可以掛衣服的衣柜,張希覺得衣服疊好放進抽屜里就行,「我們看了很多房車,都是沒有衣柜的,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弄。但她一個女孩子,特別想要一個衣柜,我只好妥協。

ADVERTISEMENT

」張希說,看了很多資料,搗鼓了很長時間,最后硬被逼著做了一個衣柜出來,好在效果還不錯,女友也很喜歡。

兩人一起打造溫馨小窩

經過兩個月的改造,他們的「新家」終于完工,改裝費用一共花了3萬元。房車雖小,但五臟俱全,床、廚房、洗手間、空調、電視、熱水器等配備齊全,為了增加儲物空間,他們還在車的頂部做了8個吊柜。為了實現臥室和客廳的雙重功能,他們將固定的床換成沙發床,空閑時可以在這里喝茶看書,睡覺前將沙發底下的木架拉出,跟對面的座椅拼接,就是一張大床。胡安媛告訴記者,以前租房,他們沒法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大的改動,如今房車是自己的,就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這里面是我們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就像是我們的孩子一樣,我對它太有感情了。在深圳這座城市,我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不用再租房,不用連夜搬家,不用被房東趕,這種歸屬感很重要。」

ADVERTISEMENT

2022年5月,兩人正式入住可移動的「家」,開始了「深漂房車生活」。張希開玩笑地說,他們做了一件讓房東無語,讓地產銷售哭泣的事情——住在房車上。吃喝拉撒都在一輛車上進行,這對生活經驗也是一種考驗。兩人要提前做好規劃:房車的蓄電池只能提供5度電,一周得充一次電;水箱盛水量是100升,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用水,加滿可以用5天;烹飪會盡量采用蒸煮燉的方式,最大程度減少油煙;陽光明媚時,衣服晾在房車旁邊干得很快,下雨或者出門時只能晾在駕駛室;生活排污要及時處理。

房車生活「省」字當頭

有甜蜜有煩惱,更多是安心

張希告訴記者,因為房車體積大以及需要充電加水排污,許多停車場都不允許房車進入。最初,他們花了半個多月時間終于找到一處合適的停車場,每月停車費400元,「剛住了一個多月,因為疫情,停車場就不讓我們停了。」張希說,如今,白天他把車停在胡安媛公司停車場,它是對內部員工免費開放的,晚上就把車移到路邊停車位上,找充電樁也方便。「住在房車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早上能多睡一會兒,不用早起了。」胡安媛告訴記者,如今通勤非常方便,走路5分鐘就能到公司。

停車點在公司附近,通勤更方便

當然,住在房車上也有諸多不便,用水用電能省則省,夏天洗冷水澡,盡量不開空調。

ADVERTISEMENT

很多人特別驚訝,覺得在深圳這麼炎熱的天氣下晚上睡覺竟然不開空調。張希解釋道,他們晚上停車的地方離山林很近,有涼風,挺涼快的,「我們在房車上住了兩個多月,只在7月底開了幾天空調。如果開空調的話,第二天就得找地方充電了。」

「以前我洗澡要花半個小時,現在就像一個男生一樣,5分鐘搞定。」胡安媛笑著說,如今他們的環保意識都變強了,還半推半就地過上了「極簡生活」,「不是生活必需品就盡量不買,剛好省錢了,但有時候也很煩惱,比如我最近想買個冰箱,但不知道要把它放在哪里,畢竟車上的空間有限。

兩人的房車生活

自從住在房車上后,他們需要經常向別人求助,比如說有時候加一下水、充一下電、借一下廁所,「被拒絕的情況真的很少,別人都很愿意提供幫助。」自從住在房車后,小情侶也有了更多時間相處,「以前下班都八九點了,根本說不了幾句話。現在晚上我們一起吃飯、健身,學習拍攝和剪輯,時不時聊聊天斗斗嘴。」

住進房車后,兩人相處時間變多

一到周末,他們就開著車遠離市區,去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愜意地享受假日時光,「房車的好處就是省了住酒店的錢,還不用收拾行李,睡醒就可以出發。」 胡安媛說,她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

很多人好奇,住在房車上一年能省下多少錢?張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大概是20萬左右。

你們會在房車上住多久?胡安媛告訴記者,未來肯定要面臨結婚和生子的問題,如果孩子適應,他們或許會繼續住在房車上,不行的話可以回到出租屋里生活或者回老家,「如今,我們在深圳有了一個家,接下來就可以安心奮斗啦。」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袁潔儀內地農村演出遇冷?唱歌不佳頻笑場,出場費低仍不受歡迎?
2024/02/20
TVB視帝堅持給粉絲手寫回信、送簽名照,今年爭奪金像影帝
2024/02/20

ADVERTISEMENT

水煮大蝦時,究竟放鹽還是放醋?教你一招,又鮮又嫩,沒一點腥味
2024/02/19
今晚空降首播!偵探團出擊,重現法醫鼻祖宋慈的成長傳奇!
2024/02/19
汽車鑰匙的電池能用多久?記住這個數字,以免關鍵時刻掉鏈子!
2024/02/19
無敵甜美笑容!吃路邊攤偶遇「超強大咖女神」 網一看大讚「原相機拍就好漂亮」:空氣變好甜
2024/02/19
孫儷挑戰108遍瑜伽拜日式,40歲身材如少女,活力滿滿
2024/02/19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有錢」還是「裝有錢」?心理學家:注意3個細節
2024/02/19
保潔阿姨健身房工作三年負責「器材歸位」,練出45cm臂圍,輕鬆抬起杠鈴
2024/02/19
趙雅芝的3個兒子:長子47歲,次子44歲,小兒子37歲,個個讓她驕傲
2024/02/19
注意了,在銀行存有定期存款的人要小心了,銀行離職員工說漏嘴了,提醒家人牢記在心。
2024/02/19
「媽媽!有人從電視里鉆出來了?」寶媽以為女兒「開玩笑」,幾天后發現「蹊蹺」后悔不已
2024/02/19
NBA現役公認的5大肌肉男,錫安壯得像滅霸 詹姆斯寶刀未老
2024/02/18
古裝劇女主角!她曬出「姨婆泛黃老照片」優雅又仙氣飄飄 眼尖網友發現細節「真實身份曝光」
2024/02/18
清華退休老教授:管住孩子這3點,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2024/02/18
今天才發現,原來保存大蒜這麼簡單,放上1年也不乾癟不發芽,老蒜農方法真管用
2024/02/18
真正的格局,不是放下,不是看開,而是......
2024/02/18
TWICE子瑜「專輯特寫照」透出內搭!緊身裙「整件貼身」千萬粉窒息:子瑜女王
2024/02/18
人過四十以後,萬一失業了,可以考慮做「這5種」小生意,不比打工差
2024/02/18
揭秘!貓死后「不能埋」,并不是迷信,科學依據在這里!
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