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勇猛無敵的呂布出陣欲戰時,《三國演義》將其描繪為「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一股英霸之氣躍然紙上。
你可能以為,《三國演義》中霸氣十足的呂布應當和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的斯巴達戰士一樣,有著線條清晰的發達肌肉,那閃耀著的八塊腹肌,甚至能使腹鎧反射的金光都黯然失色。不過,中國古代歷代畫師對戰將的描繪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在他們的作品里,從漢代的淮陰侯韓信到《水滸傳》中的豹子頭林沖,看起來都有些「大腹便便」。
「武圣」關羽像,鼓出的腹部清晰可見
有趣的是,在我們的印象里,好萊塢電影里的施瓦辛格、史特龍和巨石強森這類肌肉硬漢似乎才是男性審美和勇猛戰力的代表,那麼,為何中國古代名將都是「將軍肚」而沒有八塊腹肌呢?
《斯巴達300勇士》中的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斯,腹肌線條清晰可見
從雅典城到好萊塢:ADVERTISEMENT
肌肉型男簡史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會有「肌肉型男」的審美?我們又是如何接受這種「肌肉型男」的審美呢?
米隆:《擲鐵餅者》,公元前5世紀
在西方,對人體肌肉線條的偏愛早在古希臘就已開始。例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擲鐵餅者》,就通過對肌肉線條和身體動感的描繪,將古希臘人的青春力量和健美體魄表現了出來。從米隆的作品來看,古希臘藝術對身體線條的描繪已近大成,這是繼承傳統希臘藝術的結果:希臘藝術在首創時就偏愛幾何圖形,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的古風時代就廣泛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數學知識,希望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
為了更好地展現人體,古希臘藝術家一方面通過解剖學不斷地研究人體本身,另一方面則引入黃金比例,打造理想中的人體形象。總體而言,古希臘雕塑對人體的創作也是理想主義的,它的實質是利用科學測量、分析試驗來刻畫數學模型般的完美人體,以達到審美上的和諧。古希臘的藝術創作受到了古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主義和畢達哥拉斯學派)影響,可以說,正是古希臘哲學家對理想世界、宇宙規律和數理幾何的思考,催生了藝術上的完美人體,激發了古希臘人對肌肉線條的喜愛。
波呂克里特:《執矛者》,公元前5世紀
不過,對人體肌肉線條的強調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理念和藝術思想的產物,還是古希臘人社會生活的直接體現。眾所周知,古希臘還是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這里有著源遠流長的健身文化,體育競技既是一種向神祭祀的方式,又是一種獨特的社交方式,可以在和平年代幫助城邦和個人賺取聲望。
在古希臘城邦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出現了賽跑、鐵餅、標槍、跳遠、拳擊等運動,還出現了體育場(Stadion)、賽馬場(Hippodrome)和摔跤場(Palestra)等多種運動場所。現代英語中的健身房一詞(Gym),就來源于古希臘語中的訓練場(Κυνοσαργες),原意為「赤裸地進行體能訓練的地方」,可見古希臘人在體育訓練時有赤裸著展示身體的傳統,這也難怪他們會仔細欣賞并且刻意塑造完美的肌肉線條了。
龐貝古城的摔跤場(Palestra),公元75年
此后,隨著健身運動的發展,古希臘人開始把擁有健美身材的人奉為偶像與楷模,健美之人被頌為英雄,其地位與天上的神明無異。當代藝術家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干脆認為,古希臘最完美的神赫爾墨斯(Ἑρμῆς)就是古希臘藝術家通過觀察正在訓練的運動員雕刻出來的。
還有研究表明,柏拉圖本人也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他不僅喜歡舞蹈和摔跤,還大力推行體育教育,認為它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因此,柏拉圖與其思想追隨者在雅典城聚會的地點Akadēmíā就是一處可以鍛煉肌肉的體育訓練場,後來這個詞則干脆演變成了Academy,泛指如大學、研究院、學會等高等教育機構或組織,可見體育運動與健美文化在古希臘的地位。
雖然在後來的中世紀,重視靈魂拯救的基督教教義一度將身體看作邪惡腐朽,使得健身文化消失,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則重拾了西方人對古希臘健身文化的興趣。英國哲人兼教育家約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中曾反復強調擊劍、拳擊和舞蹈等對教育的重要性,德國哲人尼采則希望德國人不僅成為精神上的古希臘人,還能夠身體強健,成為身體上的古希臘人。
曾經的古希臘人對肌肉線條的熱愛并沒有隨著西方文明的嬗變而慢慢消失,反而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20世紀好萊塢電影中那些一身腱子肉拳打四方的斯坦森們,便是西方傳統肌肉審美得以延續的產物。
杰森·斯坦森,好萊塢著名影星,曾出演《玩命關頭》
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并沒有欣賞肌肉的歷史傳統。
「奶油小生」唐國強
直到日本影星高倉健主演的《追捕》在大陸公映,剛毅勇敢的男性才靠「進口」登上審美的歷史舞台。
日本影星高倉健及其主演的《追捕》
風水輪流轉,到了今天,00后為之瘋狂的各種「哥哥」,也和肌肉男形象相距甚遠,足見肌肉審美很難在中國扎根。
總而言之,當我們問「為何中國古代名將都是將軍肚,而沒有八塊腹肌」時,潛意識里,已經將「八塊腹肌」與理想的男性形象劃了等號。但實際上,「八塊腹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它根植于古希臘文化,又通過西方影視作品等影響了一代人。
不過,即使中國人民并不崇拜肌肉,中國古代畫師為什麼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把武將都畫得大腹便便呢?「將軍肚」的形象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從兵馬俑到水滸圖:
大肚型男簡史
與古希臘雕塑不同,中國歷史時期的早期人體雕塑——兵馬俑,更加注重刻畫現實條件下的人體形象。秦漢以前,中國古代大人物的喪葬往往需要活人人殉或人祭。
「千人千面」兵馬俑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在墓葬中,隨葬的人俑則多模仿活人在現實中的生活情態。兵馬俑作為秦漢隨葬人俑的巔峰和典范,在模仿現實方面亦不遑多讓:秦兵馬俑「千人千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