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年時血氣方剛,讀水滸可能打架斗狠;而三國則是勾心斗角,不利于頤養天年。
但其實三國并非全篇皆是勾心斗角,它更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平凡之人,是如何走向巔峰,而那些權貴之人,又如何因為一點小錯,而落下神壇。
熟讀三國后,就會發現,一些人的失敗,是注定的,而一些人的成功,則同樣也是注定,他們的行為準則,就注定了今后不會平凡。
書中告訴我們,若能成大事者,則必有這三種特征!
作為草根的代表,劉備劉皇叔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從編賣草鞋,到建立蜀國,每一步都極其不易。
很多人并不理解,在當時的大勢之下,劉備是如何能走到最后的,難道憑借的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皇叔頭銜?
當然不是,就如開頭所說,有些人的成功是注定的,劉備便是如此,一件小事便可知其本心。
當得知臥龍諸葛亮在田野時,求賢若渴的劉備就去請求諸葛亮出山,如有諸葛亮相助,那麼必然是事半功倍。
但劉備的運氣并不好,一連兩次前往,諸葛亮都未在家中,此時的劉備是一方諸侯,雖然勢力不大但小有權力,而諸葛亮也不過是一個有名頭的鄉野村夫。
很多人都勸告劉備不要再前往,不僅掉了面子,還落不到好處,但劉備還是執意前往。
終于,他在第三次成功見到了諸葛亮,并說服他出山相助,在此后的生涯中,諸葛亮確實功勞巨大。
于是很多人認為劉備之所以能夠建立蜀國,無非是諸葛亮的功勞,恰恰相反,可別忘了,是在劉備的多次請求下,諸葛亮才愿意出山。
如果劉備顧及面子,又或是脾氣暴躁,恐怕第一次過后,就再也沒有了下次。
那時候的劉備,并非一無所有,相比較其他人來說,他已經勝出太多,但在劉備自己看來,本事和脾氣并不應該相等,于是就有了后面三分天下的蜀國。
有本事,沒脾氣,這是劉備的行事準則,也是他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的特征。
在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自以為能力出眾,便無視他人,殊不知到頭來,竟是自己坐井觀天了。
本事和脾氣并不應該一樣,如果善于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成功人士,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相反那些脾氣暴躁的人,則大多在底層生活。
掌控情緒,才能掌控生活,將脾氣融合在本事當中,這就是成大事的征兆。
生活很困難,一直沒有機會怎麼辦?突然降臨的挫折,又該怎麼解決?是直接放棄,還是選擇繼續努力?我們不妨看看三國中的王允是如何做的。
作為漢朝廷的大臣王允,在一日突然迎來噩耗,董卓進京禍患超綱,因手握兵權,所以肆無忌憚。
內心忠于漢室的大臣,紛紛上前對董卓表達不滿,但無一例外,全部被誅,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反觀王允,他內心忠于漢室,但他更明白現如今董卓不可敵,只有找尋機會,才能為民除害,重振朝綱。
于是在平時,王允總是擺出一副崇拜董卓的樣子,此行為令其他大臣所不恥,但董卓卻很滿意。
王允也很痛恨自己現在模樣,作為漢臣,他想跟董卓拼命,但這樣不僅毫無作用,只會讓董卓更加暴虐。
于是王允每天在朝堂之上對董卓一番夸贊,朝堂之下則終日思考如何刺誅董卓,在經過多日的相處,王允發現董卓和其義子呂布均愛好美色。
他明白機會來臨,通過這些天的相處,他跟董卓和呂布的關系越來越好,在得到義女貂蟬的同意后,王允用美人計讓兩人互相殘誅。
結果就是董卓被呂布所誅,而呂布也因為刺誅義父,而眾叛親離,這一切則都要歸功于王允的功勞。
隱忍并不等于認慫,而是在尋找時機,從而在最正確的時間做最正確的事,這樣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在生活平淡時,不要劍走偏鋒走捷徑,更不要直接放棄,現在平淡且一無所成,并不代表今后也是如此。
要明白,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今后打下基礎,每天學習一點點,才能在機會到來之際,一飛沖天,而不是懊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努力。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很多人都覺得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因為現如今處處是風口,可能因為一時的選擇正確,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其實不然,選擇確實要比努力更加重要,但不能忘記,正是因為努力,才有了讓我們選擇的資本,如果每天一事無成,不學習、不進步,那麼什麼時候可以做選擇呢?
隱忍一時,并非失敗,厚積薄發,才是成功真諦,成大事者,會隱忍,懂爆發。
曹操征討徐州,劉備等人被打敗,自此劉、關、張兄弟三人走散,相比較其他兩人,關羽被曹軍重重包圍,單靠個人,難以逃出生天。
這時候曹操愛惜人才,提出要招降關羽,如果是其他人在聽到這個消息,恐怕會立即同意,但關羽卻并非如此,他表示自己只忠于大哥劉備。
曹操不愿這樣的人才就此消失,于是讓關羽的老友張遼前去勸說,關羽表示投奔曹操也并非是不可能,但需要有這三個條件:
第一條:降漢不降曹操;
第二條:善待劉備的夫人;
第三條:得知劉備的行蹤后便會立刻投奔劉備。
在接納關羽后,為了讓他長久留下,曹操凡是得到好的東西,都會第一時間送到關羽處。
曹操的優待甚至讓其他將領眼紅,但關羽內心的底線依舊不為所動,這就是關羽跟其他人的不同之處。
在曹操營中的關羽也并非是花瓶,在得知曹軍遇上大敵后,他親自出手,斬顏良、誅文丑,來報答曹操的恩情。
在得知劉備的下落后,關羽當即辭別了曹操,盡管在這里他生活很好,回到劉備身邊必然貧苦,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這就是做人有義。
得知關羽要離開,曹操的部將紛紛請求曹操,希望他誅了關羽,不然以后必然是一個大敵,但曹操拒絕了他們,這就是做事有度。
在後來赤壁之戰過后,也正因為曹操此舉,關羽寧愿受罰,也將其放走。
成大事者,做事必然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梟雄,就是因為做事有度,這才能夠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一個人一旦越過了底線,不僅名聲受損,此后底線只會越來越低,最終做出不可控的事情,只會有害無益。
有本事,沒脾氣:生活如意,受人歡迎。
善于隱忍,厚積薄發:善于抓住機會,一飛沖天,走上巔峰;
做事有度,有人有義:做人做事有底線,成功目標無上限。
一個人如果有這三個特征,那麼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上,肯定會順風順水,事業不愁。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