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身體語言往往是他們表達自己喜怒哀樂的方式之一。有時候,寶寶會無緣無故地拽我們的衣服,薅我們的頭髮,甚至會用嘴巴咬,這不得不讓我們懷疑孩子不愛我們,讓我們非常傷心。
事實上,在寶寶的世界里這些拉扯動作都是愛的表達,卻被父母誤認為是在表達憤怒。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寶寶常見的7個表達愛意的肢體動作。
咬人、咬物,「咬」這個動作在嬰兒時期是非常常見的。處于長牙時期的嬰兒牙齦和口腔會有點癢,有點疼,所以會不斷地找東西咬。牙膠、奶嘴、積木,甚至是爸爸媽媽都是他們啃咬的對象。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咬你的時候還會面帶微笑,你說氣不氣人。
處于嬰兒期的寶寶很喜歡肌膚接觸,爸爸媽媽自然就是他們最想接觸的對象。如果孩子喜歡咬你就說明孩子喜歡你,正在向你表達愛意呢。
當我們被咬后,父母不要吼孩子,打孩子,而是要關心他們,陪伴孩子。我們可以通過撫觸來刺激他們的肌膚神經提升他們的安全感。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他們會不停地問爸爸媽媽「為什麼」當然也會告訴父母他們發現的趣事。不會說話的嬰兒也會不停地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借此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這是他們想和你交流的信號,說明她很喜歡你,很信任你。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走到哪里身后總有一個跟屁蟲,就連做飯、上廁所都不放過你。你越是忙得不可開交,他就越跟著「討抱」。這說明你讓寶寶感到溫暖和安全,所以他才會一直跟著。
3歲之前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喜歡尾隨父母的,所以我們盡量多陪陪孩子,多抱抱他們。
寶寶一出生是看不見東西的,全靠嗅覺來找媽媽。時間久了,寶寶一聞到媽媽的聞到就會感到溫暖和安全。父母陪伴少的話,孩子會把這種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毛絨玩具、枕巾或毛巾上。
如果孩子喜歡聞你的味道,這也說明孩子是非常喜歡你的。
薅頭髮、抓衣服這些動作放在成年人的世界絕對是沖突的信號,放在寶寶的世界卻恰恰相反。寶寶做這些動作其實是在說:「媽媽看我」「媽媽和我玩」。
當寶寶做出了這些帶有攻擊性的動作時,我們要及時讓寶寶知道「媽媽在」。
寶寶的好奇心是無窮大的,喜歡不停地盯著東西看、盯著別人看,尤其喜歡盯著爸爸媽媽看。寶寶喜歡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媽媽的注意,讓媽媽給他們關懷,陪他們玩。
很多嬰兒都喜歡盯著人的臉看,看人說話、表情變化,當然他們也是通過這個認識爸爸媽媽的。如果他們喜歡盯著你看,說明寶寶對你感興趣,非常喜歡你哦。
等孩子再大一點,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喜歡的人,禮物可能是一片樹葉、一塊石頭,甚至是一個瓶蓋。雖然這些禮物并不稀奇,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他們把自己珍貴的禮物送給你,肯定說明很喜歡你了。
當孩子給我們這些禮物的時候,我們要開心地收下,一定不要說「我不要」「多臟啊,快扔嘍」的話。
8、喜歡窩在爸媽懷裡
爸媽講故事也好,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因為爸媽的懷抱最舒服,零食也吸引不了我,哼!爸媽的懷抱就是寶寶最好的休息處,溫暖又貼心,寶寶就樂意待在爸媽離心臟最近的地方,誰都拖不走,你敢拖我,我就生氣給你看,我就胡鬧,看你那我咋辦,耶嘿~~~
看完是不是心里暖暖的:雖然小寶貝們小時候讓寶媽寶爸操碎了心,不過看到他這麼愛自己,是不是所有的辛苦都忘掉了呢!!!要記住,寶寶是愛你的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